中国食用菌门户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观察思考 >>市场研究 >> 投资食用菌行业需思考的问题
详细内容

投资食用菌行业需思考的问题

投资食用菌行业需思考的问题

投资食用菌行业需思考的问题

 

  1   林金盛2

1.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2. 南京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江苏 南京 210000


微信图片_20200401005939.jpg

1  投资食用菌行业的风险

2011年初,笔者曾写过一篇《上市梦》(百度网输入黄毅上市梦即可查阅)。那时“*河生物成功上市,刺激各路资金疯狂涌入食用菌行业,投资者沉浸在上市=暴利的幻梦中。笔者反其道,写了《上市梦》,被人质疑。然而,六年过去了,目前状态如何?

1.1  上市企业前车之鉴

食用菌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ST”(即特别处理,上市股票连续三年财务出现亏损)后,依然亏损,作为壳资源被收购。随后,2010年广东省某金针菇种植企业包装成“*河生物成功上市,风光无限,成为业内模仿的标杆,刺激了各路资金争先恐后涌入食用菌行业,也企图上市,促成了2012—2014年全国食用菌工厂化规模的鼎盛期。

产能突然扩张数百倍,鲜菇市场难以容纳,只得开打价格战。“*河生物败下阵,改名为“*木真(引用当时最热门电视剧《铁木真》),企图变换大王旗,东山再起,但依旧没有改变其颓势,数据问题被曝光,最后只得作为壳资源,被收购。

两家先进食用菌上市企业先后沦陷至出售壳资源的境地,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是我们行业属于乡巴佬种植业,是栽培规模不够大,是科技含量低,还是与媒体关系处理不当?值得深究,对后来者可起到警示作用。

1.2  新三板挂牌企业骑虎难下

*” “*河生物离开了,但我们食用菌行业依旧在发展,只是发展得没有那么顺畅。目前全国食用菌行业有大、中、小企业700余家,其中不少企业奔上市梦而去,无奈,IPO审核要求高,极难通过,至今成功在主板、创业板上市的仅有4家。新三板(交易平台)挂牌要求较宽松,一些企业为了加快达到上新三板的综合要求(规模与增值),只得借助于风险投资基金的雄厚资金力量,快速扩充产能,并签订了对赌协议,每年须完成一定利润率,一旦达不到协议要求,股权将会被稀释。

截至目前,业内已有12家企业花费几百万在新三板挂牌成功,但遗憾的是,由于新三板流动性差,仅有部分挂牌企业能够幸运地融到少量资金,有的企业根本融不到资。新三板转为主板、创业板之梦难圆。全国在新三板挂牌的万余家企业,历年来成功转主板的仅20余家,每年通过率不到万分之五,寥寥无几。业内12家已经站到独木桥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动弹不得,能否过,转入主板市场是个未知数。然而,仍有不少企业忽视其中风险,还在追梦新三板,企图依托风险投资基金快速扩充产能,但因其现场管理者极度紧张,水平良莠不齐,随时存在爆发品质与产量双双下降的风险。

2017831日《财经网》鸿辰文章:《如意情IPO被否,还有这些问题,让它再度或遥遥无期》,该文具有广度与深度,值得所有追梦的企业家们认真读一读。如何规避其风险?值得深思。一旦上市申请无法通过IPO审核,将是一场恶梦的开始。

1.3  利润率不断降低
2017年初,受暖冬天气影响,全国各地蔬菜大丰收,且上市提早,市场一时难以消化,牵连到食用菌鲜菇市场,各种鲜菇价格断崖式下跌,批发价格仅为生产成本的40%80%,低价时间长达100余日,全国不少企业亏损严重。二季度、三季度大多数企业在成本线上下波动,预计气温下降后,第四季度盈利状况有所改善,期望暖冬不再来。而最近环保风暴席卷全国,不少不合格的企业被关停,暂时失业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下降,购买力降低,鲜菇价格沦为与蔬菜同价,甚至更低。
201713季度,全国金针菇企业200余家,仅有10%的企业盈利,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边缘。预计2017年底,在资本推动下将有可能出现第二次洗牌。部分效益差、管理不善的中型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出局,仅大型与小型企业有生存的机会。即将到来的冬季如为寒冬,鲜菇销量将快速上升,或许有人又会忘乎所以,但洗牌终究会来,因为鲜菇供求失衡,供大于求的差距越来越大。
1.4  投资机会显现
大企业生存发展靠的是自主完善的技术工艺,执行力强而稳定的团队,健全的管理制度,股份激励机制,利润合理再分配,以及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否则将会背负沉重的负担。而日生产5吨的小企业,则应根据市场变化,调节多品种应市,专注当地直径200公里范围内三、四级城市的市场,采用直销或者卖断,返点模式求得更好生存。
洗牌的过程中,存在投资机构借力资本运作租赁、收购、吞并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的现象。这种轻资产、低价收购的做法将被大家所看好。另外,有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提高利润增长率,收购(现金+股票)支付经营较好、有声望的企业,对经营方与投资方都属于双赢。
笔者认为,无论企业大小,生存关键在于制度管理和理性生产,要认真做事,善待跟你打拼的管理团队及熟练员工,有舍才有得。企业的盈利空间依然可观。企业需以提高品质和单产,降低能耗,提升机械化水平,减少员工数量为关键措施,迎接挑战。
2  投资企业应准确定位,选择栽培技术路线
投资者在确定投资食用菌行业之前也应对现有栽培技术模式做一准确了解,如栽培什么品种,采用哪一种栽培技术路线等。栽培工艺模式大致可分为塑料瓶式与塑料袋式两种,兹分析如下。
2.1  塑料瓶式栽培
1)优点。便于机械化生产,高速运转,快速完成繁杂的充填料工艺。栽培瓶在填料过程中使用高速运行的机械化作业,瓶内培养料重基本一致。且由于塑料瓶壁有一定的厚度,在充填过程中,培养料受塑料瓶壁反向挤压,使栽培瓶能够达到上紧下松的理想状态。在随后的灭菌、培养、出菇管理中比袋式栽培更容易实现标准化,管理更轻松。
2)缺点。可进行工厂化栽培的菌类,由于生物学特性不同,栽培周期不一,有的仅需四十余天,有的则长达百余日,为了满足在整个栽培周期内,塑料瓶能够顺利周转,就必须添置大量塑料瓶。栽培规模大,所需添置的塑料瓶及栽培筐数量惊人,每一栽培瓶及其托盘等辅助费用分摊下来的每栽培瓶成本大致在1.82.2元。其乘以栽培周期和计划生产量,再乘以使用系数1.15,得出的栽培容器所需资金量惊人,以数百万元、数千万元计。栽培瓶重复利用指数高的,可使用15年以上。
国内企业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经过近几年的磨合,技术已相对成熟,随着栽培技术骨干的频繁流动,已无商业机密可言。市场并非一厂独大,而是厂家众多,如过江之鲫。现实状况是,除了超大型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外,只有拥有身经百战而团结稳定的管理团队,实行主要技术骨干股份激励政策,企业才有生存可能。笔者认为:部分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十五年,都值得怀疑。
瓶式栽培在培养阶段,由于塑料瓶壁有一定的厚度,菌丝蔓延过程中产生的呼吸热无法散发出来,会推高瓶温。因此内循环风机须频繁启动散热,否则会发生烧菌。而袋式栽培塑料袋散热相对容易。
在诱导现蕾阶段,瓶内培养基质得到充分降解,生理成熟,瓶上部培养基开始收缩。而瓶口比瓶身直径小,瓶内外气体交换速度远不如袋式栽培,因此某些好氧型菌类,如杏鲍菇等的产量仅为袋式栽培的一半,至今全国杏鲍菇栽培仅有个别厂家采用瓶式栽培,绝大多数企业依旧采用袋式栽培。
3)容积的变化。瓶式栽培有其局限性。目前国内商业化瓶式栽培的菌类主要是金针菇、真姬菇(包括白玉菇、海鲜菇)、银耳等,而杏鲍菇、香菇、黑木耳、灰树花、玉木耳、猴头菇、灵芝等不适合采用瓶式工厂化栽培(后述)。这主要由生物学特性所决定。适合瓶式栽培的菌类,也非塑料瓶可通用,其都有各自相适应的专用栽培瓶。
近年来,栽培者对与所栽培品种相适应塑料瓶的样式认识逐渐提高,栽培瓶容积、结构、外形尺寸都不相同。例如:金针菇栽培瓶的容积从早年的650毫升、850毫升,改为1 100毫升、1 200毫升,近两年,甚至有企业改至1 480毫升。认为培养基体积越大,产量越高,分摊到每一瓶所需的工时越少。
笔者认为,栽培瓶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而应有一个度。虽然填料的培养基湿重增加,产量随之增加,但换算成每百克的生物转化率,差距并不显著。
现在日本又出现另一种倾向,将原来金针菇栽培每一塑料周转筐放置16瓶改为放置25瓶(图1~图3),其原因在于原来16瓶制式单瓶产量较高,但需要大量劳动力将产品分拆、称重,费时费力,改成25瓶制式,采收后就可直接送入自动包装线,不再分装、称重,省时省工。当然,这种做法的前提是栽培鲜菇的产量与质量必须稳定。

微信图片_20200401010022.jpg

图1 16瓶栽培制式

微信图片_20200401010032.jpg

图2  25瓶栽培制式

微信图片_20200401010041.jpg

图3  直接包装


HOTOT是日本最大的食用菌企业,高度机械化,其将杏鲍菇栽培瓶设计成瘦长型,瓶之间留有间隙,便于机械手伸入,抓取、采收(图45)。

微信图片_20200401010048.jpg

图4  机械采收

微信图片_20200401010054.jpg

图5  拔出瓶口

因此,投资者选择好栽培菌类后,还应深入认知各方面相关知识,否则可能出现骑虎难下的局面。
2.2  塑料袋式栽培
1)优点。袋式栽培模式具有中国特色。以不同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常用的有聚丙烯塑料袋(PP)与低压聚乙烯(HDPE)塑料袋两种。聚丙烯耐高压,透明度高,熔点160170 ℃,但冬季气温如过低,则容易发生脆裂,在金针菇、杏鲍菇袋式栽培中常采用。低压聚乙烯袋透明度较低,属于半透明,抗张强度较高。最大优点是塑料袋壁能够紧贴培养料,防止侧生菇的形成,在海鲜菇栽培中常被采用。其缺点是不耐高温,极限值为120 ℃,温度过高,容易导致相邻的塑料袋壁相粘连。
袋式栽培因塑料袋袋径可以随意改变,因此适合于所有食用菌栽培,且其不像瓶式栽培须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塑料瓶)。属于轻资产,是最大优点。
并非所有食用菌都可以进行工厂化瓶式周年栽培,如香菇、黑木耳、灰树花、毛木耳、玉木耳等菌类,子实体发育过程都需要充足的氧气。特别是香菇和黑木耳,从种性及运行成本考虑,至今依然难以实现全程工厂化栽培。这两种菌子实体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散射光,否则香菇菌盖颜色形不成棕色,黑木耳表层颜色达不到深黑色的商品外观。而塑料瓶长期置于散射阳光下,塑料易脆化,耐用年限大幅度降低,因此更适宜采用袋式栽培模式。
近年来,不少主产区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现菌棒(包)制作中心。采用机械化生产菌棒(包),在室内环境控制下培养,菌丝生理成熟后分散到农户承包的菇棚下,进行出菇或出耳,然后回收产品,统一对外销售,进入流通市场,但多为季节性生产,设备空置率较高。至今尚未找到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办法。
袋式栽培在诱导现蕾阶段,栽培袋内的培养基已经完全生理成熟,表现为栽培袋表层培养基收缩,部分培养基脱壁,袋口打开后空气可流通的面积大,有利于袋内外气体交换,因而更容易获得优质、高产。杏鲍菇瓶式栽培模式的产量始终低于同样湿重培养基的袋式栽培模式的原因也在于此。
2)缺点。袋式栽培没有固定体积,难以进行自动化机械化操作,手工操作工序多,用工量大,填料速度较慢,且菌棒(包)成品率难以保证,影响后续灭菌、培养管理与产品质量。经历过产业洗牌生存下来的袋式栽培企业,面对目前日益高涨的人工生产成本,只能提高袋式栽培填料的自动化水平。有不少机械厂家投入巨资研发,有的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每小时填料袋数接近1000袋,2台套自动填料机就可以完成5位员工每天生产1.6万包的工作量,初步测算,不到2年就可以回收机械投资的费用。
3)容积的变化。根据栽培菌类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栽培包(棒)的外形尺寸、容积不同,甚至同一栽培品种外形尺寸也有不同。如,金针菇袋式栽培对折径从17厘米到17.4厘米均有,有的达到18厘米、19厘米,海鲜菇、杏鲍菇有的也改为18厘米,甚至19厘米。对折径增加,料的表面积、栽培料湿重相应增加,可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但笔者认为,不可一味增加栽培袋的直径,否则,会增加灭菌不彻底的风险。
3    
目前,食用菌工厂人工年工资4万元左右,降低用工量即可减少人工成本。而袋式栽培通过机械化自动控制系统,可真正达到工业化全自动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和用工量,提高劳动效率。机械代替人工已成为主流趋势。只要解决袋式填料速度和质量问题,食用菌袋式栽培将会逐渐赶上瓶式栽培,两种栽培模式将会并存。

微信图片_20200401010108.jpg

本文刊于《食药用菌》杂志2017年第5期。 欢迎订阅杂志、投稿及刊登广告,联系电话:0571-86416066,E-mail:zjmushroom@126.com,QQ:476033652。
阅读 697

精选留言
  •  4
    专家视角,还有市场和外部视角看食用菌产业发展。
     2
    作者
    谢谢张总评价,相信有很多同行也期待看到您的视角。
  •  
    食药用菌工厂化?只有瓶式或袋式的工厂化,没有开发出压砖块式工厂化?
     1
    作者
    国内也有企业尝试压块生产,但是大规模生产应用还是罕见
  •  2
    食用菌产业链不完整,科研、种植投入大,对于市场还一直停留在比较传统的讲“品牌”谈“代销”层面,如果政府社团关注度不够,企业又没有精力谈“文化”,产业本身的实力就有很大的缺憾,我在日本详细的调研过一些运作,都是文化领先。产业文化不够强大,就不会有最好的“正果”。我们正在和政府一起准备开启线上线下食用菌教育体验课,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做些事情。把蘑菇做“活”需要用文化深入社区,降价终究不是办法。
     1
    作者
    文化融合可以让产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你们点赞


1小时快修服务

7天无理由退货

15天免费换货

满150元包邮

520余家售后网点

帮助中心

服务支持

关注我们

特色服务

13693347099


周一至周日8:00-18:00


技术支持: 多网合一技术服务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