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门户
文章
  • 文章
  • 产品
  • 商铺
  • 论坛
  • 视频
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最新资讯 >> 探访“黑木耳1号”“宝库”
详细内容

探访“黑木耳1号”“宝库”

探访“黑木耳1号”“宝库”


  【来源】:黑龙江日报
【核心提示】:目前,全国已审定的黑木耳品种有26株,其中,四分之一强都来自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的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研究所”),是中国食用菌协会评定的全国十佳优秀食用菌科研院所和全国黑木耳行业科研推广有功单位。
      如何将黑龙江生物质资源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生物经济发展优势?
      目前,全国已审定的黑木耳品种有26株,其中,四分之一强都来自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的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研究所”),是中国食用菌协会评定的全国十佳优秀食用菌科研院所和全国黑木耳行业科研推广有功单位。
      小木耳大资源
      保藏菌种近万份
      说是“宝库”,是因为这里有黑龙江省最大的微生物菌种保藏库,有三代科研人员勠力求索积淀的育种实力。
      走进保藏库,一排排落地“冰箱”大小的低温保存箱映入眼帘,木耳菌种在这里进行冷藏保存。
      全国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黑木耳栽培岗位科学家、黑龙江省食用菌产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首席专家张介驰研究员将记者引到最里面的保藏室,只见一个一米多高的液氮罐立于眼前。“这是镇库之宝。”张介驰笑着说。
      打开液氮罐的盖子,一股凉气扑面而来,液氮气化产生的白雾瞬间升起,将一个试管托盘从罐中拎起,20多小个试管整齐地簇拥在一圈,每一个试管上都贴有不同的编号。
      “这里存放着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用它来保藏我们精心选育的黑木耳良种。可以保证种性20年以上不发生大变化,是目前最安全、最可靠的保藏方式。”张介驰告诉记者。
      如今,微生物研究所已保藏黑木耳种质资源近万份,其中就包括“黑木耳1号”品种。
      这个保藏库相当有历史。早在1971年,黑龙江省科委在微生物研究所设立省菌种保藏中心。
      种质是产业发展的“芯片”。为保证产业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微生物研究所持续开展野生资源调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藏工作。
      2018年省种子局将这里命名为“黑龙江省微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中心。2021年被列为“黑龙江省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设立“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藏管理中心”,承担全省食用菌菌种资源收集、保藏、鉴定、供应等任务。目前,种质资源库保藏菌种5000株,50000份,为黑木耳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夯实了基础。
      良种培育助龙江黑木耳销全国
      走进实验室,试验台上的菌包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拿起一个菌包,一列列黑木耳在上面整齐排开,像一朵朵黑色的小花恣意绽放着,长势喜人。
      “一个菌包上可以打200多个小孔,菌种注入进去后,就会在里面生长发育。”该所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丕奇研究员介绍,研究人员会对菌包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光照条件进行调控,木耳就是在这样的“精心呵护”下发芽出耳。
这些保藏的菌种从何而来?“这可是经过了微生物研究所三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张云志告诉记者,国家认定的黑木耳品种共有26株,其中7株由微生物研究所单独选育。最令大家引以为傲的是“黑木耳1号(8808)”品种,它是2001年我省首个通过审定的黑木耳品种。
      “当时老火了,来自全省各地以及吉林、内蒙古等地的种植户在门口排长队买种子。”张丕奇介绍,“黑木耳1号”是微生物研究所老一代科研人员根据伊春市汤旺河野生黑木耳品种驯化育成,是当时黑木耳品种中产量和稳定性最好的。
      培育良种,相当不易。为了解我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情况,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戴肖东等常年奔走于长白山、老爷岭、大兴安岭等山区,对采集到的野生菌种进行逐一分类、保藏,逐步建立起我省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并对有价值的野生资源进行驯化,筛选出适合东北地区栽培的黑木耳优良菌种。
      如今,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AU86、黑29等品种塑造了龙江黑木耳品牌,黑威10号、黑威15等系列新品种迭代更新,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我省黑木耳生产主导品种,并建立了黑木耳精准栽培技术体系,推广到全国二十几个省市黑木耳主产区,引领龙江黑木耳品牌走向全国,推动黑木耳产业不断创新升级。
      科技攻关助力产业链延伸
      “去年生产了280万包菌包,目前正在扩建菌种培养室,今年准备再扩建2000平方米。”刘立刚欣喜地告诉记者。
      刘立刚曾是尚志市珍珠山乡农户,“我从2005年就开始从微生物研究所购买黑木耳菌种,不仅形状好,而且产量稳定。”刘立刚说,“相比其它品种,微生物所的菌种扩繁的菌包木耳产量要高出20%左右。
      靠黑木耳鼓了腰包,刘立刚开始自己建立工厂生产菌包,将菌种进行培养扩繁,一部分自己使用,其余销售给农民种植。目前工厂占地约1万平方米,合作的木耳种植户已有500多人,菌包销往黑龙江、吉林、山东、陕西等全国多个省份。
      刘立刚只是靠黑木耳走上小康路的众多农户之一。据统计,2020年黑龙江省黑木耳产量达315.32万吨,占全国的44.64%,产值近200亿元。
张云志介绍,微生物研究所开展黑木耳菌种资源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技术、深加工等全创新链科研攻关,并在生产实践中,建立了良种和丰产栽培技术推广体系。所内食用菌团队20余名科研人员,均承担省、市科技特派员任务,分布在各个食用菌主产区,在为省内二十余家大型工厂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培训、人才培养提高生产科技水平,每年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超过1000人次。
      从制包、接种、养菌、开口催芽,到出耳、采收、晾晒等一系列环节,科研人员手把手教授农民黑木耳生产方法。2018年帮扶七台河市勃利县吉兴乡合庆村时,张丕奇带领团队在木耳管理的关键时期每周去一次,紧跟栽培情况,整个栽培周期,菌袋无一污染,单袋产量达到1.2两,助力合庆村实现全面脱贫。
      张云志介绍,下一步,微生物研究所将锚定我省生物经济战略重点,向微生物要能量要蛋白,促进食物资源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推动我省食用菌产业多元化发展,不断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推动食用菌产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叫得响的食用菌产品品牌,推动龙江食用菌产业发展,富裕一方百姓。
 


1小时快修服务

7天无理由退货

15天免费换货

满150元包邮

520余家售后网点

帮助中心

服务支持

关注我们

特色服务

13693347099


周一至周日8:00-18:00


技术支持: 多网合一技术服务中心 | 管理登录
seo seo